close

  養老金並軌,無疑是中國2014年最有分量的改革之一。國人盼星星盼月亮,盼了N年終於盼來了並軌靴子落地,理所當然引發強烈關註和歡欣鼓舞。然而,養老金並軌未必等於養老待遇不公並軌。歡欣鼓舞之餘,我提醒人們,似乎更需警覺並軌“馬夾”掩蓋和加劇養老不公。我從近日媒體抖出的相關消息看出,似乎存在並軌“馬夾”掩蓋和加劇養老待遇不公的動向。
  多年來,養老話題之所以成為兩會代表和網友共同熱議關註的話題,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個人繳納分文,退休時養老金卻是企業人員數倍。雖然,養老不公一直以來廣受詬病,然而詬了白詬,改革始終無有進展。對此,老百姓只能面對現實,認命而已。緣此,不改則已,要改就要動真碰硬,在破除養老不公上有所手術,哪怕先動一下既得利益皮毛也好;至少,不能維持甚至加劇養老不公。目下,諸疑似動向似乎值得人們警覺。
  “替代率”不公是否猶存?多年來,公務員不用繳納養老金卻能享受到80%甚至90%養老金替代率,退休金約為在職工資的八九成;企業職工一直繳納養老金,養老金卻只有在職工資的約4成。應當說,養老雙軌制待遇差距大之根本,正是源於養老金替代率差距。從相關報道看,本次改革方案只說要統一“制度”,並未提到“替代率”也將統一。換言之,“替代率”不公是否猶存?值得人們拭目和警覺。
  “先漲後繳”是否有擴大“剪刀差”之嫌?養老金並軌後,按照現有工資水平,機關事業人員實際收入勢必下降;相關待遇調整機制改革同步進行似乎可以理解。有權威消息稱,從2015年初開始,公務員工資應會有所上漲,基本思路是先漲退休再漲在職,然後統一繳納養老保險。問題是,機關事業人員工資本來就比一般企業工人工資高;倘若以並軌為名,變成搭車藉機普調機關事業人員工資,則勢必加大工資“剪刀差”。此既有悖並軌改革初衷,更會引發其他群體反對聲浪。
  “職業年金”會不會導致企業工人“被剝奪感”。按照此次改革提出的“五個同步”,職業年金將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。邏輯悖論和現實矛盾在於,一般企業不會給員工購買也買不起職業年金,而機關事業人員職業年金則是由財政買單。本質上,購買職業年金花的是納稅人的錢,也就是說,是前者用納稅為後者買單。其意味著,一旦從制度層面坐實職業年金,所謂“機關事業人員養老金和城鎮職工並軌”,恐怕連名義並軌都算不上。如此這般,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新的隱性雙軌制,其勢必導致企業工人“被剝奪感”和強烈反對。
  “延遲退休”是否會衍生“相對不公”?2013年,人民網針對延遲退休問題調查結果顯示,68.6%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,其中,在外資企業工作人士反對聲最高,有78.8%受訪者認為延遲退休不符合中國國情。而支持延遲退休者,大多是既有養老體制的受益者,如官員和專家。反對者普遍理由是“在工作崗位撐不到65歲”(59.6%);同時,“可能成為部分權力階層繼續保有權力的藉口”(52.4%)也成為反對者第二大隱憂。其次,給青年人就業帶來壓力、想儘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都成為反對的主要因素。對普通勞動者而言,工作不隨著權力利益,辛辛苦苦熬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,卻又趕上延遲退休,自然心生不滿。而官員和專家大多希望延遲退休,是因為這對他們最有利。延遲的不僅是工作,更是權力利益。
  按現時退休年齡,一般官員到60歲就得退,很多人不適應退休後手中無權的落寞感,延遲退休等於則延長了他們的政治生命。專家亦然,大學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,不過是官場翻版或“二官場”,退休院長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者。相對於多工作幾年的權力利益,少拿幾年養老金又算得了什麼?將機關事業人員納入社保體系,實際上是將“分配者”和“受益人”合二為一,寄望民眾在這場博弈角力中勝出成為贏家,恐怕只能是一廂情願。在如是生態下實行延遲退休,說白了仍是負擔變相轉移,不過是將國家責任轉嫁給普通民眾,並未消除制度不公。故而,儘管近日個別活躍專家又度鼓噪拋出“延遲退休”論,然而我還是要質疑提醒:“延遲退休”到底是否合乎民意?究竟會不會衍生“相對不公”?
  並軌是否會引發“以貧養富”?在總體社保虧空日愈嚴重的情形下,難免“拆東牆,補西牆”,很多個人帳戶資金被用來填補統籌帳戶漏洞將成“新常態”。現實中,機關事業人員數倍於企業人員的養老金,可能因為並軌,要取源於與企業工薪階層共享的“統籌賬戶”。如然,勢必生成“以貧養富”分配格局,這顯然是有失公允,也是人們不願意接受的。
  文/陳慶貴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警覺並軌“馬夾”掩蓋和加劇養老不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d31kdsn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